自2002年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徐敏老师一直在我校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从事文学批评和文本解读的教学工作。15年来,从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到优秀班导师,从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文艺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到我校首批教学型教授、桂苑名师,她留在身后的一个个脚印朴素而踏实,无声地诠释着那不忘初心、锐意创新、忠诚教育、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
谈到自己在教学上的成长与进步,徐敏老师总是会深深感恩文艺学教学团队的老师和同事们对她的指导与帮助。文艺学学科作为我校有着悠久教改历史的教学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身处于这样一支团结创新的队伍中,使徐敏老师从初登讲台就开始不断经受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洗礼。2004年,通过在省教研项目“高校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承担学情调查与分析工作,她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自己教学的标准,较早形成了以研究促教学的意识。2005年,该项目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其后的十几年中,在国家级教学名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胡亚敏教授的带领下,徐敏老师和团队的其他老师们一起,不断适应时代的挑战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从教材建设到教学理论的探索,再到自适应题库的建设,到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先后完成了多个教学项目,连续3届获得湖北省教学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学的变革在学生身上带来的变化,是徐老师不断探索锐意改革的最大动力。面对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2012年正在美国访学的她敏锐地意识到当时刚刚兴起不久的翻转课堂的价值。回国后,在胡亚敏教授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她成功申报了省级教研项目“高校文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在文学批评课程中的运用”, 开始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文学批评课程的部分环节,很快为学生们展现出的创造力所惊叹。带着对更多新方法的向往,2014年,她通过遴选成为我校首批海外教学研修班的一员,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格分校进行学习。短短的十几天,在沉浸式的美式学习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如醍醐灌顶般,她经受了全方位的洗礼。学成归来,正值我校首届教学创新奖开始申报,她从自己的两个文学批评课堂中拿出一个全程实施翻转课堂,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对翻转课堂的通用模式进行了改造,提出“三阶式翻转课堂”,成功解决了文学批评课堂上实践环节不足、学生主动学习不够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意愿的同步提升,获得了首届教学创新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正如评委们所说,她是“把教学当做研究,用研究之思来设计教学”,“致力于用真心来求解教学的真实意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起,作为我校信息化教学的种子教师,徐老师开始参与我校的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她多次为校内外的老师们举办讲座,介绍信息化技术与文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她连续两届担任我校新进教师的领航导师,帮助青年教师们提升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她和我校其他种子教师一起,先后出访台湾、澳门、美国,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播撒到华师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和种子教师们接触越来越多,感受到我校日渐浓厚的教学创新氛围,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她心头萌发:如果把热忱教学的老师们凝聚到一起,不是能更好地推动我校教学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老师领略到教学的乐趣吗?2016年,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她和生科院李娟老师牵头,成立了国内高校首个教师自发组织的“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成长社群”。社群下设教学工具与技术组、课程与教学设计组、教研与教学转化组、教学创新指导组四个小组,以促进我校卓越教师发展为目标,服务于全校所有教师。成立半年来先后举办多项活动,已在我校教学项目、教学创新奖、智慧教室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教无止境,教有至境”,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让教学走出小小的教室,向着广阔而真实的世界敞开,让学生在知识云端的自由翱翔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铸造开启自己未来的钥匙。这,就是徐老师的梦。就这个梦而言,她仍然在路上,也一直都会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