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快讯  -  正文

范桁解读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聚焦“电路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数量:

10月22日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范桁受邀做客第三十三届“创新杯”科学文化节诺奖系列讲座暨华中师范大学第229期博雅大讲堂,为华师师生作题为“电路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的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报告,系统梳理该前沿领域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清堂为范桁颁发“博雅大讲堂”主讲人聘书,报告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广友主持。本次活动由本科生院、校团委主办,物理学院团委承办,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协办。

秦广友院长主持

本科生院院长刘清堂为范桁颁发聘书

范桁以诺奖官方颁奖词为切入点,回顾了官方材料及科学背景,并介绍了为该领域奠定基石的领军科学家。结合人体尺度的量子效应,他明确指出,宏观量子效应并非简单地把微观量子效应放大。范桁分析了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在物理学领域的历史演进,并从全局视角客观阐述了这两大理论的里程碑意义。

就当下研究主题,范桁现场展示其团队研发的量子芯片,实物成果引来在场同学们的阵阵赞叹。他指出,该领域的研究既依托前人夯实的理论根基,也面临苛刻的实验条件不——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2G的微波频率、早期依赖光刻机技术等。同时,他借助能级分离验证、宏观量子隧穿验证等关键实验案例,生动呈现了物理学蓬勃发展的研究图景。

展望未来,范桁对量子领域的走向作出了清晰地预判,并将焦点置于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范桁强调,量子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早期突破奠定的扎实根基,也离不开新一代科研力量的接续投入。他既表达了对我国后续持续突破的信心,也客观指出与国际前沿的差距:“中国物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缩短差距、实现突破与超越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物理人怀揣热爱、接力探索。”质朴有力的话语让现场同学深感科研报国使命,激发了投身未知探索、助力学科发展的热情。

在提问互动环节,范桁结合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验经验,就量子随机游走、隧穿条件、计算纠错、拓扑概念等问题逐一解答同学们的困惑与好奇。详实的分析、生动的举例赢得掌声不断,现场学术氛围愈发热烈。整场交流中,范桁始终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在场同学纷纷表示,报告干货满满,为今后的学习与科研带来诸多启发,获益良多。

来源: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胡依琳 李博扬

摄影|程雍棋 颜士杰

责编|审校|马英 王棣 钟瑷忆